7月1日過后,鋼材市場正式開啟“下半場”。進入下半年,全球經濟將繼續穩步復蘇,國內貨幣政策收緊預期加強,政策面對大宗商品價格的調控導向不會變;在減產預期下,國內粗鋼供應有望回落,需求維持小幅增長態勢;原燃料價格將高位回落,鋼企利潤空間相對增大。
分析看來,鋼市下半年最大的變量就是國家壓減粗鋼產量具體政策的出臺及執行,國內鋼鐵上下游產業鏈供需格局或將因此達到新的平衡狀態。
第一,政策面對大宗商品價格的調控進入平穩期。6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進一步為市場主體放權賦能,減少不當干預。這說明國家對大宗商品價格的監管態度有所緩和,預計短期內不會再出臺更嚴厲的調控措施。
第二,粗鋼供應減少預期增強。隨著去產能“回頭看”檢查工作的展開,近期河北唐山再度限產,消息面炒作山東、江蘇地區限產。截至6月25日,全國高爐開工率達到79.7%,同比下降12.1%;產能利用率達到91.2%,同比下降2.3%。獨立電爐鋼企開工率達到71.3%,同比下降4.2%;產能利用率達到69.3%,同比增長9.6%。筆者預計,第三季度,鋼企生產積極性仍然較高,若限產執行到位,鋼企開工率有望高位回落。
筆者認為,今年鋼鐵產能、產量“雙控”政策不會變,但執行節奏有望放緩、力度有望減小。按照下半年粗鋼產量不超過去年同期來測算,下半年必須壓減粗鋼產量3700萬噸,月均壓減粗鋼產量617萬噸,粗鋼供應減少預期增強。
第三,資金面逐步好轉。截至6月27日,全國發行新增地方債僅為1.44萬億元,占全年新增地方債發行額度的32.2%。5月份開始,新增地方債發行量明顯增加,5月份發行新增地方債5701.3億元。筆者預計,下半年將迎來地方債發行高峰期,資金面將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