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鋼而市。”一提起周村不銹鋼產業,人們總愛這樣評價。
還有人評價說:“周村沒有一家鋼廠,卻集聚了850余家不銹鋼生產經營業戶,年交易額300多億元,是吞吐量江北第一、全國第三的不銹鋼商貿流通集散地和全國最大的不銹鋼二級(終端)市場。”
如今,在周村區,不銹鋼產業已成為與絲綢紡織、沙發家具行業并重的三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蹚出了一條非同尋常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其實,周村不銹鋼產業是從“小作坊”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周村周邊城市工業企業尤其是石化企業較多,對不銹鋼需求量較大。周村人利用區位優勢,依托便捷的物流,大力發展不銹鋼初加工及商貿產業。
山東新世紀不銹鋼集團是周村不銹鋼產業從“小作坊”逐步成長為行業巨擘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從“小作坊”起家,如今新世紀不銹鋼已成為江北最大的金屬加工制造企業,2023年不銹鋼銷量突破36萬噸,產值超過51億元。
“我們靠的就是領先的技術設備和優秀的人才培養。”5月13日,新世紀不銹鋼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加快企業從傳統貿易向精深加工轉型,2023年8月,全球首臺40000瓦大功率坡口激光切割機在新世紀不銹鋼旗下的山東世紀正華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投產。同時,公司設立了專項培訓基金來加強人才培養,高薪引進了行業資深工程師。“經過技術人員的專業調校,這臺切割機加工出的工件突破了3米長的設備限定值,達到了14米,而且切割精度能夠穩定控制在0.5-1毫米之間。”世紀正華生產負責人軒鵬勃告訴記者。
在“設備+人才”的不斷賦能之下,新世紀不銹鋼從以往只能進行簡單的不銹鋼板切割,到如今可承接各類精深加工,其加工的一些特殊工件廣泛應用于航天軍工、海洋船舶、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有力帶動了周村不銹鋼產業的迭代升級。
無獨有偶,與世紀正華一路之隔的山東金潤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高歌猛進。
從不銹鋼貿易轉向不銹鋼深加工,從不銹鋼初加工轉向不銹鋼精深加工,金潤德走的是一條科研創新轉型之路。
“我們最初做的是不銹鋼貿易,通俗講就是賣鋼板,業務量最多時年銷售額超過億元。但隨著市場形勢變化,我們發現只做貿易已不具備競爭優勢,于是就開始轉向不銹鋼深加工。”金潤德總經理賈衍光介紹道。
近年來,金潤德通過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技術創新,先后獲得10項發明專利、32項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授權,能夠為核電、船舶、生物醫藥等高精尖行業提供管件材料,成為江北地區知名的專業不銹鋼管件生產企業。公司入選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并成為周村本土首家新三板上市企業。
產品向精,產業向深,帶來的是顯而易見的效益向高。
比如,在山東萬志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3000元/噸的普通不銹鋼板,被加工成直徑0.1毫米的高端超細不銹鋼纖維后,價格增至40000元/噸。
高端制造服務頭部企業大明國際在周村設立的淄博大明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從傳統貿易轉型精深加工后,一舉創下了畝均納稅157.3萬元的高產出。
……
如今,不銹鋼產業鏈是周村區重點培育的8條產業鏈之一,全區登記注冊的不銹鋼生產經營業戶約850家,其中規上企業114家。
同時,針對不銹鋼產業,周村區創新性推出“鏈長+專班”“圖譜+清單”“政府+市場”工作機制,圍繞延鏈補鏈強鏈,打通關鍵環節、暢通難點堵點,強化平臺賦能、招引賦能、科技賦能、金融賦能“四大賦能”,幫助企業解決集聚難、升級難、創新難、融資難,逐步走出一條不銹鋼產業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引導產業由散到聚、由低端向高端邁進。
隨著周村不銹鋼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一條千億級規模的龐大產業鏈條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