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日前舉行2023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在發布會上表示,將加緊制定實施鋼鐵等十個重點行業穩增長的工作方案。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GDP實現5.5%的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8%,為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負責同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全國鋼產量為5.36億噸,同比增加688萬噸,增幅達1.3%;出口鋼材4358萬噸,同比增加1039萬噸。鋼鐵行業為我國經濟恢復向好作出了重要貢獻。
該負責同志分析指出,國家產業結構決定鋼材消費結構,鋼材消費結構決定鋼材生產結構。
上半年,從鋼鐵生產與消費總量看,鋼產量同比增長1.3%;折合鋼的凈出口4199萬噸,同比增加1663萬噸;折合鋼的表觀消費量4.94萬噸,同比減少975萬噸,降幅達1.9%。同時,鋼材品種生產結構在逐步優化,建筑業用鋼占比下降、制造業用鋼占比上升,先進鋼鐵材料已成為制造業的重要物質基礎。
從建筑業看,一是盡管房地投資下降同比7.9%,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24.3%,但在“保交樓”政策引領下,房屋竣工面積同比增長19.0%。同時,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2%、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0%,有效支撐了鋼筋、線材(盤條)、鐵道用鋼材、大型型鋼、焊管等建筑業用鋼品種的需求與生產。
從制造業看,船舶、汽車(其中新能車產量占比達28.6%)、三大家電,以及風電用鋼、光伏用鋼等的持續增長,有效支撐了厚鋼板、中厚寬鋼帶、電工鋼板(帶)、鍍層板(帶)、涂層板(帶)等制造業用鋼品種的增長。
展望下半年,該負責同志判斷,預計房地產行業下滑逐步趨穩,需求將在減量后實現新的平衡;基礎設施建設將繼續發力;新能源用鋼快速增長;制造業將發展穩健。整體來看,隨著國家一系列穩增長和激發經濟活力的政策累積效應的顯現,下游鋼材消費將保持平穩,同比或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