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余名杭州市民乘坐G7402次列車從杭州東站出發,前往安徽潛山,這是今年浙江開行的首趟高鐵旅游專列。
“不斷完善的高鐵路網,把長三角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2個多小時就能到達目的地,讓區域短途出行更加方便舒適。”來自杭州的游客宜先生說。
這是“軌道上的長三角”增強群眾獲得感的一個縮影。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的高鐵網布局也不斷加速完善。據鐵路部門統計,“十三五”期間,長三角地區鐵路營業里程由9868公里增加到12846公里,其中高鐵里程由3250公里增加到6008公里,增幅達到84.9%。
“目前,長三角地區高鐵網絡已覆蓋蘇浙皖滬三省一市范圍內,除舟山外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為中心,地級市3小時覆蓋、省內地級市2小時覆蓋、相鄰地級市1小時覆蓋的高鐵出行圈,為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在2020年6月舉行的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三省一市交通部門共同簽訂《長三角地區省際交通互聯互通建設合作協議》,納入協議的54項重點項目包含鐵路、公路、航道等多種類型。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協議中各項目均按計劃穩步推進,例如蘇臺高速、申嘉湖高速西延、臨建高速等9條省際“斷頭路”已全部開工,杭州灣大橋北接線二期、千黃高速等5個項目已經建成。
除了“大動脈”的不斷打通,“毛細血管”的暢通事關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隨著多條省際“斷頭路”的完工,串聯起江蘇、浙江、上海水鄉古鎮的省際公交線路不斷豐富。截至目前,浙江省已累計開通21條跨省毗鄰公交線路。
以浙江嘉善縣西塘客運站為例,其已然成為古鎮公交出行樞紐:示范區3號線通向上海青浦區朱家角古鎮;示范區5號線連接起西塘和蘇州黎里古鎮;新開通的112路則是開往上海金山區楓涇古鎮。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說,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完善正在不斷加速。放眼未來,交通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將在助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更加彰顯。
聚焦現代商貿流通,京津冀將建統一物流大市場
聚焦“發展數字新商貿構建流通新生態”的京津冀現代商貿物流發展高端會議近日舉行,此次會議旨在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推動加快數字京津冀建設,用數字賦能商貿流通,助力新發展格局。來自北京、天津、河北的商務局(廳)負責人在本次論壇上同臺共謀京津冀協同發展。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河北省作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的功能定位。
對此,河北主動銜接規劃,主動連接交通,主動承接項目,“服務京津,建設京津商貿物流轉移承接地”,推動京津冀統一物流大市場建設。尤其是根據北京市的需求,河北省精準承接,重點承接市場項目不斷落地。河北省商務廳廳長張鋒介紹,河北省瞄準北京相關產業和資源的外溢需求,加快綜合承接平臺發展,探索科學有序承接新途徑。
據悉,河北省商務部門將積極搭建交流平臺,深化京津冀商貿物流領域合作,推動京津冀商貿物流協同發展,尤其利用數字技術帶動京津冀傳統行業尤其是商貿物流行業的改造升級。以河北廊坊固安縣重點招商引進的永定城項目一期京津冀固安國際商貿城為例,就創新提出了數字新商貿發展模式,以打造數字化供應鏈產業互聯網平臺為抓手,為推動傳統商貿物流轉型升級提供了解決方案和發展方向。
下一步河北省還將以永定城等項目為載體,通過數字化升級與模式創新雙輪驅動,整合物流、商貿、互聯網等數據要素,以數據賦能商貿物流和上下游企業,最終形成覆蓋商貿流通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新生態,催化整個產業的變局與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