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網架提升是該工程第一個區域的整體提升,即國際航站樓的網架屋蓋。國際樓網架投影面積是6500平米,其中包含了962個螺栓球、596個焊接球和5300根大小不同、長短不一的桿件。此次提升包括鋼網架結構、屋面主檁條及馬道等附屬結構,總重量達到700噸。

項目負責人王寧介紹,網架屋蓋施工作業面狹小,國際航站樓錯層結構和超長的懸挑區域,都對施工提出了挑戰。要完成國際航站樓鋼結構的整體提升,技術難度頗高。為保證鋼網架提升順利完成,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項目部經過多次模擬分析、探討論證,最終確定網架安裝采用“分區累積液壓同步提升技術”。即先在地面完成鋼構件拼裝,后采用液壓油缸整體同步提升至高空屋面,避免高空施工,有效保障工程施工安全。
為了促使鋼網架呈現出展翅欲飛的姿態,同時保證鋼網架整體在提升過程中實時校核偏差,在正式提升之前進行姿態調整,設置了17個提升點及監測點。重達700噸的網架由連接屋面頂部的17組鋼絞線牽引,經計算機控制3臺液壓泵同步發力。經過9小時的努力,屋蓋精準提升至設計標高。
“我們提前完成了1600條二級焊縫全檢測,提前一天進行了預提升,懸停時長超過12小時,一切為了本次提升的安全性。”項目負責人王寧說,“同時,停留期間對提升支架、鋼結構、提升吊具、連接部件、及提升設備進行專項檢查達40余次,確保提升過程萬無一失。”
目前,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項目同步開展機電安裝、弱電安裝及二次構造工作。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指揮部副指揮長李祖冰介紹,項目指揮部堅持倒排工期,一天一調度一落實,同時制定雨天施工措施,確保項目9月30日達到竣工驗收條件。
宜昌三峽機場寓意“山水天城,有鳳來宜”,整體呈現鳳凰展翅的美好形態,此次提升工程,正是“鳳凰展翅”最關鍵的第一步,同時也是連接國際的關鍵,全面建成后將成為鄂西渝東地區最大的國際門戶機場、湖北首個支線國際機場,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500萬-800萬人次,極大提高宜昌三峽機場服務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宜昌產業轉型升級增添新的動力,依托口岸區位優勢,通關便利化條件和低成本物流服務,有效帶動旅游、進出口貿易、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