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穩重、埋頭苦干,在煉鋼生產現場,他不是盯著電腦上的各種指標數據,就是盯著爐火火焰。”7月3日,提起楊文學,他的同事這樣說道。
多年來,楊文學一直堅守在陜鋼集團龍鋼公司煉鋼廠轉爐生產一線,從事轉爐煉鋼工藝操作及管理工作。
精湛技藝,繪就精彩人生
1994年,剛剛畢業的楊文學成為龍鋼公司的一員。憑借著對煉鋼的熱愛,他很快從搖爐工成長為煉鋼工,再從大爐長、段長成長為如今的煉鋼責任技師。
作為煉鋼廠投產以來的第一代煉鋼人,他邊學邊干、邊干邊悟,29年的知識積累,使他具有豐富的煉鋼經驗。“楊師傅可是創造了我們廠的多個第一??!他是第一個運用高拉碳技術的人,第一個研究轉爐‘碳氧積’的人,第一個優化‘成渣路線’的人。”龍鋼公司煉鋼廠相關負責人說。
楊文學還積極參與科研項目、技術進步項目,為煉鋼生產“指標最優、成本最低”作出了貢獻。他創新的120噸轉爐操作模式,采用轉爐合理的成渣方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他個人先后榮獲全國冶金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優秀考評人員、全國模擬煉鋼——軋鋼大賽企業組煉鋼單項一等獎等殊榮。2023年成為渭南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精益求精,打造優良品質
從進入煉鋼廠的那一刻起,楊文學便把“煉好每一爐優質鋼”作為奮斗目標。
為降低出鋼溫度,他深入研究,優化轉爐工序銜接,借助鋼包烘烤工藝,適時推行一倒目標溫度攻關、氬后溫度攻關等活動。
為降低生產成本,他制定項目攻關方案,對難度較大的指標開展“揭榜掛帥”,通過積極對標對表、引進新工藝新設備等措施,解決制約生產的瓶頸問題。
匠心傳承,厚植人才沃土
作為轉爐責任技師,楊文學深知只有不斷技術攻堅、改革創新,才能實現企業基業長青。
對此,他將培訓課堂搬到生產一線,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不斷提升青年爐長解決煉鋼現場疑難雜癥的能力,并將自身所學傾囊相授,為新入職職工傳道解惑。
2016年,他帶領兩名學員參加鞍鋼杯煉鋼技能大賽,得知競賽規則有改動,他主動向專業技術人員和往屆參賽選手“取真經”,對照競賽指南,聚焦數據解算,消除知識盲區。最終兩名學員分別獲得全國第九名和第十二名的好成績。
“我將一如既往地奮戰在生產一線,用我的一生書寫我對鋼鐵事業的熱愛。”楊文學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