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華盛頓8月18日電(記者高攀 許緣 熊茂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8日公布的7月貨幣政策例會紀要顯示,多數美聯儲官員認為,如果未來美國經濟復蘇大體符合預期,美聯儲今年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計劃可能是合適的。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美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的復蘇取得階段性進展,以及量化寬松政策的副作用日益顯現,美聯儲官員越來越接近就今年內開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達成共識。
美國經濟復蘇取得進展
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的沖擊,2020年初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零至0.25%的超低水平,并啟動量化寬松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從2020年年中開始,美聯儲按照每月1200億美元的規模購買美國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壓低長期利率和刺激經濟復蘇。
2020年12月,美聯儲為削減購債計劃設置了前提條件,即在實現充分就業和2%的通脹目標方面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美聯儲最新公布的7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美國已達到“進一步實質性進展”所要求的通脹條件,但就業條件尚未滿足。
紀要顯示,多數美聯儲官員認為,只要未來美國經濟復蘇大體符合預期,就業市場也將在年內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一些美聯儲官員認為,未來幾個月的美國經濟和金融狀況可能足以支持美聯儲開始削減量化寬松。
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訴新華社記者,美聯儲尋求削減量化寬松的一大理由是,考慮到美國強力的財政刺激政策,以及美國經濟顯示繼續強勁復蘇的跡象,今后美國經濟不再像之前那樣需要強力寬松貨幣政策的支持。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分別增長6.3%和6.5%,美國經濟總量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美國失業率已從2020年12月的6.7%降至今年7月的5.4%,近幾個月來就業增長也保持強勁,這增強了美聯儲尋求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底氣和信心。
量化寬松政策副作用顯現
拉赫曼告訴記者,美聯儲尋求削減量化寬松的另一大理由是,量化寬松政策副作用日益顯現,美國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已出現資產價格膨脹的“不健康跡象”,這可能會造成金融不穩定的風險。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埃里克·羅森格倫對此表示贊同。羅森格倫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說,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經濟環境不同,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應瓶頸而非需求不足,量化寬松政策的成本收益比已發生變化。
羅森格倫認為,受供應瓶頸影響,美聯儲繼續執行量化寬松政策對推高物價的影響要大于對促進就業增長的影響。他說,以美國房地產市場為例,如果建筑材料成本繼續大幅上漲,將很難找到建筑團隊開工建設新房,即便低利率政策刺激住房需求增加,這并不必然會帶來就業增加。
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新房開工數量按年率計算環比下降7%至153.4萬戶,降幅超出預期,凸顯建筑材料和工人短缺抑制新房開工建設。
羅森格倫指出,長期量化寬松政策也會鼓勵投資者過度冒險和追求高杠桿交易,如果資產價格大幅回調,這可能會危及宏觀金融穩定和阻礙經濟復蘇。
此外,量化寬松政策也是推高美國通脹壓力的因素之一。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4%,漲幅與6月持平,為2008年以來最大同比漲幅。
7月會議紀要顯示,鑒于近期通脹數據持續高于預期,一些美聯儲官員認為應在未來幾個月“相對較快地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以緩解通脹日益攀升的風險。
今年內縮減購債可期
7月會議紀要顯示,多數美聯儲官員支持今年開始縮減購債計劃,但他們尚未就縮減購債的具體時間和節奏達成一致。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羅伯特·卡普蘭、羅森格倫等官員近期公開表態支持美聯儲在9月貨幣政策例會上宣布縮減購債計劃,并于明年年中之前結束購債計劃。
卡普蘭認為,盡早啟動縮減購債計劃可以確保整個縮減過程較為平穩,同時給予美聯儲利率政策調整上更大的靈活性;如果太晚啟動,則可能會導致美聯儲最終被迫更快地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造成市場更大波動。
考慮到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引發的疫情反彈給美國經濟復蘇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有美聯儲官員主張保持耐心。美聯儲理事萊爾·布雷納德上月表示,希望等到10月初美國公布9月就業數據后再作決定。
根據日程,今年美聯儲還有9月、11月和12月三次貨幣政策例會。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定于8月底在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舉辦的年度經濟政策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屆時或許會透露美聯儲有關下一步縮減購債計劃的更多信息。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經濟學家蒂法妮·懷爾丁認為,鑒于美聯儲已明確表示會相當提前地跟市場溝通削減量化寬松的意圖,以最大程度降低市場波動,她預計美聯儲可能會在9月表明政策意圖,12月正式宣布縮減購債計劃。
從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聯儲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實際操作流程來看,美聯儲會先逐步縮購債規模,等到結束量化寬松政策以后才會加息。多數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或許會等到2022年底或者2023年初才會啟動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