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21日發文指出,2021年5月,中國經濟增長動能高位回落。從經濟的量價關系來看,近期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原因主要不在需求面,而在供給面。
徐高表示,目前,我國經濟正面對著多方面供給約束的收緊。海運運力約束了我國出口;上游多個行業的限產政策約束了產出,并拖累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土地購置面積的減少給地產投資帶來壓力。
徐高指出,與需求約束下的經濟相比,當前在供給約束下的中國經濟走勢有很大不同。供給約束下的經濟增長減速伴隨著通脹壓力。供給不足、物價上漲的環境又有利于企業的利潤。此外,相比需求約束的情形,供給約束下經濟的下行幅度會更小,且更容易浮現出經濟復蘇的動能。因此,不能簡單用過去十年需求約束下的情形來類推當前經濟走勢。
“隨著各個國家因疫苗接種而逐步回歸正常,前期寬松政策對總需求的刺激作用還會更充分地體現出來。而國內所面臨的供給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性限產所致,可以在短期內因政策調整而放松。因此,國內經濟高景氣的狀況還會持續。”徐高指出。
徐高表示,目前,我國經濟正面對著多方面供給約束的收緊。海運運力約束了我國出口;上游多個行業的限產政策約束了產出,并拖累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土地購置面積的減少給地產投資帶來壓力。
徐高指出,與需求約束下的經濟相比,當前在供給約束下的中國經濟走勢有很大不同。供給約束下的經濟增長減速伴隨著通脹壓力。供給不足、物價上漲的環境又有利于企業的利潤。此外,相比需求約束的情形,供給約束下經濟的下行幅度會更小,且更容易浮現出經濟復蘇的動能。因此,不能簡單用過去十年需求約束下的情形來類推當前經濟走勢。
“隨著各個國家因疫苗接種而逐步回歸正常,前期寬松政策對總需求的刺激作用還會更充分地體現出來。而國內所面臨的供給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性限產所致,可以在短期內因政策調整而放松。因此,國內經濟高景氣的狀況還會持續。”徐高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