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作為典型的出口導向國家,其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很大程度上是靠著鐵礦石等資源躺著賺錢。然而這樣的經濟命脈,澳洲居然對東南亞開放了。
近日澳大利亞聯邦投資委員會已經批準了越南和發集團,對澳洲羅泊谷鐵礦項目的100%股權收購。這個鐵礦石項目儲量3.2億噸、年開采量約400萬噸。
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暴漲,造成越南鋼材價格飛漲。眼下越南的鋼材價格相比去年,已經上漲了近50%。而這筆收購完成后,等于越南有了自己的鐵礦石供應渠道,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鋼價瘋狂上漲的壓力。
而同樣是鐵礦收購,澳洲對待越南和中國的態度,完全體現了他們的雙標嘴臉。去年10月中企也獲得了澳洲鳳頭鸚鵡島礦業公司12年的掌控權。然而自從莫里森政府單方面破壞中澳關系之后,澳洲政客紛紛將矛頭對準中企。今年3月,澳洲政府以安全為由,重點關注了這個項目,有聲音認為不排除澳洲收回中企的采礦權的可能性,就跟澳洲政府盯上中企達爾文港99年租約是一個套路。
不過這也體現了澳大利的某種策略轉向。雖然澳洲憑借鐵礦石可以躺賺,但是無論澳洲政客如何掩蓋事實,其農業、水產品、葡萄酒等失去了中國市場后大受打擊卻是不爭的事實,這自然引起很多人不滿。
為了給澳洲產品找銷路,澳洲政府盯上了東南亞和南亞市場,尤其是越南和印度兩個國家。澳洲人認為這兩個地方人口多,工業正在發展,潛力很大。搶占先機后,就能夠逐漸擺脫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因此澳洲政府讓越南企業入股鐵礦項目,極大可能是為了拉攏越南,好讓澳洲打開東南亞市場。據《金融時報》報道,澳洲已經跟泰國和越南等國家達成了經貿協定,企圖把澳洲商品賣到上述地區。
但是澳洲人的算盤估計很難實現了。
市場與市場之間是不同的。原先,中國進口的大麥占了澳洲總出口量的70%,而印度和越南至多能承接澳洲出口量的20%-30%,而且這些南亞、東南亞國家,對大麥需求量本身就不高,其市場承接能力無法跟中國相比。
而牛肉就更不可能了,印度是不可能有多少進口量的。而且印度和越南人的市場消費水平較低,對紅酒和海產品之類的消費意愿也低,與此同時,印度還是資源出口大國,對煤炭和鐵礦石的需求也有限。
這就意味著,澳洲即便費盡心機也很難找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市場。因此短時間內,澳洲還要依靠鐵礦石出口。雖然鐵礦石價格高企,但也不是沒有隱憂。眼下各投資機構都給了鐵礦石悲觀的預期,認為支持鐵礦石保持高位的基本面已經不存在,價格將會逐漸回歸理性。如果下半年鐵礦石價格回落,澳大利亞將更無力“擺脫”中國市場了。
而中國也早已有了行動。一方面尋找其他礦源,比如獲得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的開發權就是關鍵一步。另一方面,中國也在提高買方對于鐵礦石定價權的影響力,堅持下去總會看到效果。
而且越南企業拿下的鐵礦項目,也不排除會找中國合作。因為中國負責過很多澳洲礦區的基建項目,經驗豐富,效率高;還有就是越南鋼鐵行業經常跟中國合作。去年特朗普制裁的時候,越南鋼材對華出口還出現了不小的增長,此外中企承建了越南的鋼廠。因此,澳洲的鐵礦最終成為中越合作的媒介也不是不可能。還是那句話,想要擺脫中國市場,澳大利亞還是太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