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猴幾位搞建材的客戶朋友唉聲嘆氣,一問,是鋼材漲價的問題。今年物價飛漲,根據證券時報報道,截止今年月,57種重要大宗商品中,30種商品漲幅超過10%,原油、聚合MDI、闊葉橡膠等11種商品漲幅超過30%。更離譜的是鋼價直逼7000元/噸,全國鋼貿圈震驚,漲停續刷歷史新高。
小猴聽到這些是很擔憂的。畢竟當下正處于特殊的樓市環境中,鋼價上漲,很可能導致造房成本增加,那么最后出現一大批爛尾房,我們也可能會遇到歷史上最差的房子。
到頭來,接盤的還是買房人。
為何原材料會漲價?
去年開始,疫情肆虐,全球經濟陷入困局,老美開動印鈔機瘋狂印鈔,試圖繼續通過割韭菜來提振經濟。
為了防止割韭菜,其他國家主動或被動跟進印鈔票,由此演變為全球刺激經濟。
錢多了,大宗商品價格大漲,通脹開始加速,其實這段時間,不單是鐵礦石在漲,石油、有色金屬期貨也跟著大漲。澳大利亞上調了鋼材的價格,而中國這么多年來,限制鋼鐵產量只能依賴進口。
供需產生矛盾,也就徹底刺激鋼價上漲。
對樓市有何影響?
按邏輯來說,肯定是會讓房價進一輪上漲,畢竟人工、水泥、鋼材個個都在漲,開發商肯定暗中漲一下價格,否則賣完房子了,自己還得虧錢進去。
但我最擔心的不是房價會漲,而是擔心房子爛尾或者質量問題。
尤其是對于小型房企來說,本來項目的資金鏈就有限。加上這兩年難,貸款難,大部分資金都需要自己去外面借的,利息高離譜。
如今成本還漲,基本就是逼他們爛尾跑路。
就算頂得住,不跑路,那也會對樓盤進行“瘦身計劃”,也就是減少房子的建筑材料,采用一些不合格的劣質鋼,以廢鋼鐵為原料再加工出來,這樣的房子能住的安全嗎?
小猴建議
那就是盡量買現房或者二手房,可以極規避風險,不要讓自己辛辛苦苦攢的錢打了水漂。如果你真的很想買期房的話,那你最好是買大型品牌開發商,央企背景或者集團性公司,起碼爛尾的風險會降低許多。
總而言之,買房是人生中一件很重大的決定,千萬別因為自己的某個喜好,導致了資金的不安全。